32岁的陈先生,以往无心脏疾病史,生活习惯尚算活跃,常进行健步走与骑行等锻炼,但是近日却遇到了让他心烦的事情。前段时间,他骑自行车往返共20公里与朋友聚餐,期间饮用400ml精酿啤酒并吸烟。聚餐结束后返回酒店,有轻度体力活动,随后于凌晨2点左右入睡。次日清晨醒来,患者突感心脏跳动异常,无其他明显不适如头晕等,于是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。初步心电图检查显示为房颤,心率波动于130~170次/分。经医院紧急治疗后,心律恢复正常。
心房颤动,简称房颤,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,其特点是心脏的心房不规律地跳动或振动,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,被称作“安静的杀手”。
全球疾病数据库显示,55~59 岁人群房颤患病率为 0.72%,80~84 岁人群为 6.52%,95 岁以上人群为 8.18%。目前全国房颤人群估算已达 2 000 万,预计到 2050 年,中国大约有 900 万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罹患房颤,在老年房颤的诊疗上面临巨大的挑战。
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,可能是房颤!
疲劳和气短:由于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,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劳和气短,尤其是进行体力活动时。
胸痛胸闷:有些房颤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不适或疼痛,但这通常不是由于房颤本身引起的,而是由于潜在的心脏病或房颤导致的并发症。
头晕或晕厥:房颤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,引起头晕或晕厥。
呼吸困难:在房颤发作期间,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,这通常与肺部充血或心力衰竭有关。
尿频:房颤可能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,使得肾脏不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水分和废物,从而导致尿频。
心悸:房颤患者常感到心跳异常,心跳快而不规则,常常有“心脏乱跳”或“心脏漏跳”的感觉。
更严重的是,房颤会大大增加患者发生血管栓塞、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,因此,一旦出现过房颤典型症状,请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房颤专业筛查,积极配合医生治疗。
那是不是没有症状,就不会有问题?
不是的!
以下人群是发生房颤的高危人群,需要警惕无症状房颤的发生,欧洲的研究结果显示,无症状房颤约占房颤患者的39.7%。其中与高龄、合并症较多、栓塞风险高有关,其发生永久性房颤的概率是有症状患者的3倍。
1、 高龄人群
2、 心衰人群
3、 肥胖人群
4、 高血压患者
5、 糖尿病患者
6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
7、 结构性心脏病患者
8、 接受过心脏手术
9、 隐源性卒中/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
10、 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
11、 特殊职业人群(职业运动员)
……
有数据显示,多达30%的房颤病例,在直到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时才能得以确诊,这意味着我们迫切地需要更高效、且能大规模应用的筛查手段。
根据《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(2024)》所示:
基于可穿戴设备技术应用的研究证据,在老年人群,合并睡眠呼吸障碍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人群中使用 PPG 或单导联 / 多导联心电图等智能设备进行房颤筛查!
单导联心电图、可穿戴设备、腔内心电图检测的房颤,经确认后可用于诊断房颤。既往无房颤且没有房颤相关症状,但植入设备(起搏器、除颤器或植入型心电监测仪)、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房颤为亚临床房颤。
90%的心脏病突发于院外,因为心脏病的“一过性”特点,它在家发作的几率很高,当我们赶往医院、排队、检查的时候,极有可能不适感已经过去了。所以,心脏安全仅仅靠医院的常规心电图检查是不够的,更重要的是在家经常自查心电图,捕捉疾病异常,才能做到,疾病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俗话说,预防大于治疗。在日常生活中,该如何有效预防房颤?
保持健康生活方式: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、戒烟限酒、控制体重,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,包括房颤。
日常体检监测:可以通过动态心电记录仪进行居家心电健康监测,帮助筛查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,尤其是年龄较大或有心脏病史的人群。
注意症状:房颤的症状包括心悸、胸闷、气短、头晕、乏力等,如果出现这些症状,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。
控制基础疾病:一些疾病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等,是房颤的危险因素,因此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,减少房颤的发生风险。
防止血栓形成:房颤患者有较高的血栓形成和中风风险,因此需要定期进行血栓形成风险评估,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,如口服抗凝药物。